第31章

作者:塞缪尔·罗森·加德纳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
磁力小说网 www.cllxs.com,最快更新查理一世、查理二世与清教徒革命 !

    军队和议会之争

    精彩看点

    查理一世躲进苏格兰军营————杰出的传道者理查德·巴克斯特————议会中宽容派的势力大增————苏格兰人将查理一世移交给英格兰议会————查理一世接受议会所提要求————军队的要求————查理一世出逃

    查理一世要想保全自己,就得立即向议会承诺今后不会再滥用王权了。但事实上,他不会忍辱含垢地去做这种跌份的事。他习惯了无视身边其他人的思想情感,认为英格兰的任何派系都离不开他,而他则可以利用各派之间的矛盾,挑唆各派斗争,自己坐收渔利。与议会多次谈判无果后,查理一世最终决定投靠苏格兰人。1646年5月5日,查理一世躲进了驻扎于纽瓦克的苏格兰军营。或许为了确保查理一世的安全,或许为了与英格兰人做交易,苏格兰人将他带到了纽卡斯尔。

    纽卡斯尔

    其他情况先不说,苏格兰人肯定希望查理一世能支持长老派的事业。查理一世因此动起了歪脑筋,想挑起苏格兰人与新模范军之间的矛盾。新模范军将士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痛恨长老派,痛恨长老派拒不接受宗教宽容政策。杰出的传道者理查德·巴克斯特对教派独立与分裂的思想深恶痛绝,对新模范军的情况了如指掌。他在一份报告中说:“大部分普通士兵和军官冷静诚实,尊奉正教;还有一些将士正直驯良,乐于倾听真理;但有少数高傲自负、头脑发热之人深得奥利弗·克伦威尔的赏识,他们个个身居高位,是军队的灵魂人物,其狂热言行影响了所有将士。他们说:‘除了征服者威廉的上校,谁还能受封为勋爵?除了他的少校,谁还能受封为男爵?除了他的上尉,谁还能受封为骑士?’他们这是在明白无误地告诉我,他们正在按上帝的旨意争做教会和王国的征服者。”

    理查德·巴克斯特

    上述最后几句话决定了英格兰未来的政治走向。不过,那些人未暴露各自的生活,以便在争取不到自由时能全身而退。议会必须结束长老派专制的局面,否则就会自食恶果。在该问题上,虽然奥利弗·克伦威尔言辞温和,但其态度极其坚决。他从未对长老派怀有如此强的敌意。他写道:“在这里,长老派、独立派及所有其他派别有着相同的信仰、相同的祈愿和相同的诉求。在这里,我们达成了共识,尽管其他方面的分歧仍然存在。同仁们,我们追求的是光明和理性,不是要强迫他人弃异求同。”与普通士兵简单粗暴的要求相比,奥利弗·克伦威尔这番温和的言辞更具说服力。

    整个1645年,英格兰议会都忙着调整长老派议员的工作。1645年年底,议会中宽容派的势力大增。之后,英格兰进行了新一届议员选举,主要目的是削弱长老派议员在议会中的势力。不过,在给查理一世提谈判条件这一问题上,长老派仍然拥有决定权。1645年7月14日,一份提议递交到在纽卡斯尔的查理一世手里。提议要求:他必须在今后的二十年内将民兵指挥权交给议会;他必须信奉长老会教义才能继续做英格兰国王;他必须遵守《神圣盟约》,支持长老会制的新教会秩序。然而,查理一世根本就不想接受这些条件,在给亨利埃塔·玛丽亚王后的信中,他写道:“我要尽可能拖着不给议会答复,等新的派别出现。”换言之,他在等长老派与独立派闹矛盾,那样的形势对他有利。

    但两派势力并未让查理一世如愿以偿。因此,六个月来,查理一世一直拒绝对议会的提议做任何答复。最后,苏格兰人认为查理一世已无价值,便向英格兰议会表明,他们愿意交出查理一世,然后返回苏格兰。他们现在只想让英格兰议会为他们结清总计四十万英镑的战争费。英格兰议会非常痛快地向苏格兰人支付了这笔钱。1647年1月30日,苏格兰人从纽卡斯尔撤离,将查理一世移交给了英格兰议会。

    被囚禁在霍尔姆比庄园的查理一世

    查理一世被囚禁到北安普顿郡的霍尔姆比庄园。人们在表面上比较尊重他。查理一世一直期待的事情似乎就要发生了————军队和议会起了矛盾。

    下议院中占多数席位的长老派议员深知军队会给他们带来危险,于是便建议议会马上解散军队。这是一支非常奇怪的军队:军中所有人均可自由表达观点,士兵们在闲暇时不在板球场上打球,也不在娱乐场所消遣,而是纷纷加入了神学讨论课或《圣经》讲习班。占据议会多数席位的长老派对军队的表现非常反感,就像当时威廉·劳德难以忍受长老派的教义一样。一位长老派议员就说:“我们无法做到像波斯人那样崇拜太阳、月亮或者桌子上的锡壶。”

    但这支军队并非普通意义上的军队。它不仅在为议会的最高权力而战,还在为自身的思想自由而战。在自由未能得到保证前,这支军队是不会解散的。它自视为决定英格兰命运的一支力量,事实上也的确如此。

    当查理一世和长老派议员相互勾结时,军队就更加不愿解散了。1647年5月12日,查理一世终于接受了议会所提要求,不过对某些条款做了重大修改。查理一世承诺三年内会支持长老派的教义,而他自己的信仰可不受影响。于是,军队决定采取行动了。1647年6月3日晚,一个叫科内特·乔伊斯的将领率领一支骑兵来到霍尔姆比庄园,说是奉命来接查理一世的。1647年6月4日一早,查理一世问科内特·乔伊斯是谁派他来的。科内特·乔伊斯指着窗外站着的士兵说:“他们!”查理一世没来得及反抗就被士兵们控制了,随后被押往纽马克特。

    科内特·乔伊斯

    军队开始提要求了,要求议会将十一位长老派领导人全部排除。这十一人没有军权,最终被迫退出了议会。伦敦市的长老派势力比议会中的长老派势力更强,一群长老派暴民冲入议会,要求下议院对军队抗争到底。军队以此为借口迅速向伦敦进发,并于1647年8月7日成功控制了伦敦。十一名长老派领导人随即被赶出了议会。许多长老派议员纷纷主动放弃了在议会的席位。

    威廉·莎士比亚在戏剧《理查二世》和《亨利八世》中告诉我们革命成功的条件和结果是什么。只关注手中权力而忽视整个国家利益的查理一世实属无能之辈,注定会威严扫地。英格兰确实需要一位善于治国理政的新统治者来取代查理一世。不过,任何暴力革命都会受到相应的惩罚。虽然被动服从的旧习惯已被打破,但通过武力推行的新规则每天都遭受着人们的质疑,甚至公开批判。任何反叛,无论其一开始的理由多么正当,最终会滋生出一系列的叛乱来,有些叛乱甚至偏离了初衷。英格兰目前的情况就是如此。刺倒查理一世的剑这次指向了下议院。与立法机构对立的行为非同小可,这是明摆着要用武力手段取代议事模式!不过,既然过去能用武力解决问题,现在为什么就不可以?奉行议事模式的议会一直在想方设法压制言论自由,这让坚持言论自由的军队忍无可忍。如果没有思想和言论的自由,拥有最高权力的议会和独裁专制的国王又有什么区别呢?

    当然,军队非常清楚,挥舞刀剑的手终归是无法控制权杖的。于是,军队领袖们立即召集来一些善于表达意见的将士,起草了一份提案后,呈递给了查理一世。提案要求除罗马天主教徒外,所有英格兰人都应该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。人们可选择服从主教的管制,也可选择接受长老的管束;既不入圣公会也不入长老会的人也不应该受到任何处罚。

    科内特乔伊斯走到查理一世面前

    该提案向查理一世和长老派议员均提出了合理诉求,全面且不失明智。不过,查理一世和议会都没有将该提案付诸实施的意愿。军队领袖们只得撤回提案,希望能再加入一些宗教宽容方面的合理要求。狡诈的查理一世认为挑唆议会和军队内斗的机会来了,岂料双方很快便妥协了,联手讨伐他。一天深夜,被逼无奈的查理一世骑着马狼狈地向南方逃去,最终躲到了怀特岛。他在卡里斯布鲁克城堡给议会和军队写了一封信,表达了重回谈判桌的愿望,承诺会在三年内接受长老会制度并采取适当的宗教宽容政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