磁力小说网 > 地藏菩萨本愿经唯识观 >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

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

磁力小说网 www.cllxs.com,最快更新地藏菩萨本愿经唯识观 !

    甲、序分

    一、释品题

    佛陀生下来以后,他的母亲摩耶夫人即行逝世。以佛母故,生在忉利天上。到了佛陀将入涅槃的时候,为报母恩,升到忉利天宫,以神通力,召集会众,说此经典。一者,当看十方诸佛及大菩萨天龙八部一切众生面前,宣扬赞叹地藏菩萨的大愿、大行、大力、大孝,俾诸众生,见者闻者,效法地藏菩萨,在修行路上,应先发愿。为什么?一个人若是没有愿力,不但不能学佛成佛,学什么也是一曝十寒,永远没有成功的一天。何以故?没有志趣和愿力的人,犹如无舵之舟,无缰之马,永远无目的地奔驰漂荡著!这样的人,学世间法,尚且不会成功,怎能修学佛法呢?故在学佛之前,必须先发四弘誓愿,愿力切实而不虚浮,行为专一而不间断,才能自利利他有大力用。所以我们要想学佛,就必须行菩萨道,要行菩萨道,当发地藏菩萨愿,行地藏菩萨行。又诸佛子,无论是修人、天道,或修菩萨道,都要修诸善法,不过前者著相,属‘有为法’;后者不著相,属‘无为法’,当知一切善法以孝为第一,而孝又莫如引导父母及一切众生归依三宝,可是娑婆众生其性刚强,难调难伏,又必须发长远心,以‘四摄法’循循善诱,才能生效,千万不可心性急躁,强行化导,对方不听,就唉声叹气的说是众生难度!当知菩萨对于众生,犹如慈母对于爱子,良医对于病者,是永远有希望,永远有把握,永远是乐观的;就是自己的儿女不信佛法去信了耶稣,我们也不可骂他孺子不肖;只要我们相信佛理靠得住,自己的行为靠得住,好像医生相信他的医理和医术一样,虽有一时的不良现象,不妨欲擒之,故纵之;放长线,钓大鱼,早晚他会倦鸟知归的,千万不可拉过来打他两耳光;这是菩萨度生的方便智,因为欲度刚强众生,非如此不可。故佛宣扬地藏菩萨久远劫来所发的大心和大行,以作我们的楷模。

    二者,佛陀将入涅槃,把我们这些将度未度的众生,在弥勒未成佛以前,向地藏菩萨托孤,也叫我们在这佛前佛后的众生,有所归依。故佛在此法会上谆谆咐嘱,地藏菩萨承担佛旨,也三白佛言:‘唯然世尊!愿不有虑。’这是佛陀在忉利天宫以神通力,召集这个大法会,宣说这部经的重点所在。

    忉利者,是梵语的音译,具足叫做‘怛利耶怛利奢’义译三十三天,是欲界天中由下至上的第二重天;此天在须弥山顶,以其未离地面,与下界之四天王天,同称地居天;此天的天人,身高一里,寿命一千岁;我们人间百年,为该天一昼夜,天寿一千岁,为我们人间三千六百五十万年。他(她)们的身体虽然有一里那么高,可是他(她)们所穿的衣服却像蝉翼那么轻,全身服装不过六铢重;十粒黍子为一累,十累为一铢,二十四铢为一两,这样算起来,他们的衣服仅有四分之一两;穿起来该有多么轻松!我们的科学再进步,恐怕也到不了这程度。

    又该天帝,释提桓因(以下简称帝释)所居之城,叫做喜见城,其城高广八万由旬,就是忉利天宫所在处,也就是释迦牟尼佛召集这个法会的所在地。

    又,须弥山顶之四方,各有山峰,广五百由旬,每峰各有八天,帝释居中,统领诸天,故称三十三天。据说这位天帝释在迦叶佛时代,本是一位很平凡的女居士,佛涅槃后,她便发心造一座塔来供养迦叶佛,还有三十二位女道友和她同时发心,做她的助手,以此善因,她们寿命终后,报居须弥山顶,她做了忉利天王,好像中国上古时代的皇帝,那三十二位女道友,分领四方,好像上古时代的诸候。可见造塔塑像,是修人、天道中最好的投资方法;但必须以直心和善心修诸善法,用自己的财物和力量去做,不可心行谄曲假貌为善。当知诸佛菩萨既不收红,也不吃黑,世间法可以以官养官,可以用贪污的钱去买官做,因果律中此路不通,如此信者,是为正信因果。若再以善心和直心修一切善不住于相,即由人、天道,进入菩萨道,从此走向成佛的康庄大道矣。何以故?修诸善法,是福业,不住于相,是慧业,有福无慧是凡夫,有慧无福是二乘,福慧圆满具足就是佛。

    在上面把忉利天王和他所依止的环境介绍完了,下面略释‘神通’的意义。神通者,是诸佛菩萨六通之一,它是一种能量,并非希奇古怪,一切众生,六根门头,皆有通力,不过因为造业差别,果报有异,故其通力有大有小有优有劣。例如蚂蚁和警犬的嗅觉,我们人类也有天眼通者,皆是其例;可惜我们都被情识所障,自筑藩篱,由心理影响到生理,以致器官陋劣,不能显发胜用;是故科学界,可用仪器补助感官之不足,例如收音机、电影、电视机、望远镜等,这些东西都是直接补助我们感官的不足,能使我们不见者见,不闻者闻;诸佛菩萨,业尽情空,没有半点障碍,生理组织也随之起了变化,因此六根优胜,故能三明六通一时齐发。因为佛能我不能,我们就疑惑、惊怪、或者不信,可见我们都是少见则多怪!例如盲者,不见太阳,只是感官发生了障碍,不能说是视觉毁灭了,这好像一台自动机,它的动力本是电能,机器坏了,不能动转,不能说是电能灭了;又机器可以不断的革新,新旧机器的性能,有千万倍之差别,而此电能自无始劫来乃至尽未来际,不生不灭,不增不减。当知吾人之感官犹机器也,六根通力犹电能也,机器有优有劣,电能本无差别。是故说一切众生齐等佛性。准此,则盲者不见太阳,不必怀疑视觉,也不能否定太阳。也好像机器坏了,不必怀疑电能;机器陈旧,生产力弱,也不能否定新式机器之优胜也。这正好像盲者不见,当信有眼的人;感官陋劣,当信感官优胜者也。这样才能补救自己的不足,改良自己的弱点;当知科学能够改良机器,佛法则能刷新六根;若明乎此,则见诸佛菩萨的三明六通,不惊不奇,不以为怪;也正好像学科学的人,见到科学界惊人的发明,不惊不奇,不以为怪;若是愣头愣脑的大惊小怪,是人应当重上小学,因其没有科学常识,故生惊怖。学佛法者,亦复如是,莫谓此经浅显,若不契般若,不达第一义谛,不知万法唯识,则三界六道因果轮回之说,其谁能信耶?能不吐舌惊怪者几希!所以在未入正文之前,不得不把这‘忉利天宫神通品’的品题作一个扼要的解释,以期读者诸君,阅读此经,能够因文了义,不生惊怖或疑惑心;再进一步,深乐佛法,深信因果,则读者与作者都算没有白费工夫。

    二、通序——阿难自序

    前面把品题已经解释完了,现在要释正文,下面是集经人阿难尊者的自序,从‘如是我闻’到‘为母说法’,是为通序。从‘尔时十方无量世界’乃至‘如是等鬼王皆来集会。’是为别序。通序者,是指人、事、时、地、物也;人,是指说法者,释迦牟尼佛,和与会的听众而言,有了人,随之而来的就是为什么事?此处的事,就是‘为母说法’;既然为母说法,当然要有个时间和地点。佛所说法,天、人共尊,不能以某一国某一处的历法来记载,祗得说‘一时’了,就是说者听者因缘会聚的时候,至于地点就是在忉利天宫,这一切的因缘都具足了,所成就的物,就是这部经典。诸经都如是序,所以叫做通序。至于‘别序’,就是说这部经典的缘起和含义与他经不同,所以叫做别序。

    阿难尊者说:‘如是之法,是我阿难亲从佛闻,在说法主释迦牟尼佛,和与会的听众,机缘成熟的时候,佛陀升到忉利天宫,为母说法。’

    三、别序

    A、十方如来暨大菩萨冠盖云集

    在那时候,释迦牟尼佛,与十方诸佛心电交感,犹如我们的广播电台,一音演出,十方俱闻;诸佛菩萨的感应力,亦复如是。故能口不出音,身无动作,只是于法性中意念一动(法性随缘),浪传十方;法性周遍,故能十方诸佛,同时受请。于是十方无量世界,说都说不清那么多的佛,及大菩萨,接受邀请,各各组成了娑婆访问团,从虚空中,如流星般的纷至沓来!啊!霎时之间!这广大的忉利天宫,冠盖云集。

    诸佛菩萨各就莲华宝座,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,示现不可以心思、不可以口议的大智慧神通力量,调伏这些‘我法二执’的刚强众生;是等众生,著于法相,喜欢刺激如水触物,潺潺作声,美其名曰,欣赏艺术,是故彼等以苦为乐。释迦世尊能以不可思议的大智慧神通力量,摄伏这些刚强众生,令其破除执情,沐浴法喜,才能知道何者为苦?何者为乐?是故诸佛异口同音,齐声赞曰:‘大哉释迦如来!善能摄伏刚强众生,知苦乐法。’于是各遣侍者,问讯释迦牟尼佛曰:‘我土如来,问讯世尊,少病少恼,众生易度否?’

    B、释迦如来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

    在这时候,释迦如来身心愉快,面含笑容!放出百千万亿大光明云。云何为光?光者,觉照为义,明相所自出也。云何为明?明者,光之反射,若无物体的阻力,使其发生反射作用,则无明相可说。是故日光照于大地,以其有大地面之阻力,和大气层之辉映,才有明相可说。故知大地光明,彼太空中依然晦昧。何以故?日光虽有辐射作用,彼太虚空无反射力仍然渊深黑暗。所以凡夫二乘同具‘无明’,凡夫著于‘法相’,其心察察(反射的妄明);二乘著「非法相’,其心闷闷(无反射的晦相);若离法相,不著非法,常寂光中,无明暗相;本不可以见相见之,那有云相可说呢?

    所谓光明云者,云为气体,物质之极微者,今见如来放种种大光明云者,当为大乘菩萨依其修习所见,非凡夫二乘所见也。何以故?识心著相(包括法相与非法相),则起惑造业(包括有为和无为);识心离相,则为观照般若,虽云离相,仍为识心;故初发心菩萨,道心不坚,时著时离,于其观照之功,时进时退;必须使此观照的功夫,绵绵密密,不间断故,功夫尽处,能观之理智,和所观之理境,顿时俱泯,了然自知,一切诸法,本自如义;观如是,不观亦如是,非因观有,非不观无。读者当知。所谓‘著相’‘离相’者,皆依识心而说;识心若无,谁著谁离?故知识心尽处,著、离俱遣,方为实相般若,方为阿耨菩提。此时能见所见,没有丝毫迹相可说。何以故?诸相幻有(包括种种大光明云),性(寂光)无彼此,如来净眼,不但一切幻相所不能蔽,且见即幻即实,犹如即刀剑之幻相,即钢铁之实性也。是故佛说:‘不离魔业即佛地业。’

    魔业者何?著相昧性,执幻为实者也。佛业者何?即相证性,即幻即实者也。如是圆信、圆解、圆修而未圆证者,以其识心未泯,如来常光,透过圆教菩萨的识心,犹如阳光透过大气层,互相辉映,则见如来放出大圆满光明云。

    又是菩萨修习慈心三昧,以其识心未泯,则见如来放出大慈悲光明云。

    又是菩萨修习甚深般若,以其识心未泯,则见如来放出大般若光明云。

    又是菩萨修习三昧正定,以其识心未泯,则见如来放出大三昧光明云。

    又是菩萨圆修本度万行,则吉祥、福德、功德,悉皆圆满,以其识心未泯,则见如来放出大吉祥光明云,大福德光明云,大功德光明云。

    又是菩萨全性起修,是则归依法身如来,以其识心未泯,则见如来放出大归依光明云。

    又是菩萨饱餐法味,沐浴法喜,以其识心未泯,则见如来放出大赞叹光明云。众生识心,无量差别,则见如来放种种光,犹如种种有色眼镜,同一阳光,见种种色。识心迁流,菩萨亦有变异生死,故于如来常寂光中,见是佛光有放有收。好像吾人所立的角度不同,随著时、空迁流,则见月亮有圆有缺、有出有没;实则月体常圆,无出无没,无盈亏故。菩萨以识心见,故见如来放是光明云已。

    C、释迦如来放出种种微妙之音

    又是菩萨见佛放光已毕,又听到如来出种种微妙之音,以其修习六波罗蜜识心未尽故,则闻如来放出檀波罗蜜音,尸波罗蜜音,羼提波罗蜜音,毗离耶波罗蜜音,禅波罗蜜音,般若波罗蜜音。又修四无量心,听到慈悲音,喜舍音。又修解脱行者,则闻解脱音。修无漏智者,则闻无漏音。修智慧者,以其悟解深浅,则闻智慧音,大智慧音。宣扬佛法,昂首挺胸,状若狮子!以其法有权、实,从权说者,方便善巧,如狮子吼;如实说者,并吞万象,如大狮子吼;故闻如来放出狮子吼音,大狮子吼音。狮子一吼,震撼山谷,音波如云,其响如雷,故闻如来放出云雷音,大云雷音。菩萨依于识心,得闻如来种种音已。识心若尽,则动静一如,虽然音声历历在耳,心无味著。心不作意,则所谓‘般若波罗蜜音,即非般若波罗蜜音,是名般若波罗蜜音。’凡夫著于法相,则闻般若波罗蜜音;二乘著非法相,即非般若波罗蜜音;菩萨不著法相,亦不著非法相,以其空、有不著,故不坏缘起之相,是名般若波罗蜜音。

    所以者何?凡夫肯定法相,便著有边,二乘否定法相,便著空边,菩萨观之是名法相,是故两边不著。何以故?因缘生法,名,是假借而立;相,是因缘幻聚。但有言说,都无实义。不肯定缘起之相,以其无实义故;也不否定缘起之相,以其有言说故。‘无实义’空也,‘但有言说’亦空也;以其空故,使不应著。不落于空,即缘起界,以见妙有,是为菩萨的艺术境界;不著于有,了其无实义故,以见真空,是为菩萨退藏于密的境界。退藏者隐也,隐其缘生的现象界,悉归如义。不,一切诸法本自如义,犹如刀剑本自钢铁,不必破坏刀剑方名钢铁。然则所言隐者,其义云何?曰:隐有二义,然此二义,不离一法。云何为二?一者动词,以般若观照之功,隐其识心取相之猫爪脚。二者静词,以待证得实相般若,了然自知,一切诸法,本自不可见,不可取;何以故?若有可见,便有可取;若即刀剑之幻相,见其即非刀剑之钢铁;不坏刀剑之幻相,即见(悟)其不可以相见,不可以相取之实相也。

    菩萨仅以识心观照如此,非如实而证,故于如来常寂光中,见种种大光明云,闻种种微妙之音,皆因修习菩萨业未证实性,暂得如此,不作圣心,名善境界,若作圣解,即受群邪;楞严经中,佛有明训。盖佛放光、说法、显神通,皆依众生识心而得缘起;如摩尼珠,随方映色,众生识心若尽,则见诸佛惟一寂光;如摩尼珠,若无诸方,珠本无色。以是之故,若言如来有所放光。说法,显神通,是为谤佛;如言摩尼有诸彩色,非真摩尼。准此。这里的光相和音声,皆演‘四无量心’‘六波罗蜜’,‘大智慧’,‘大狮子吼’,当知这是菩萨依于法性,修菩萨业,唯识所现。

    众见如来出是音已,接著就是娑婆世界,及他方国士,有无量亿,天、龙、鬼、神,也都赶到忉利天宫。

    D、诸天来会

    一、欲界六天

    四王天:若诸众生,不求如来常住真心,未能舍离妻妾恩爱,可是于非正式夫妇之邪淫,不但身不犯,而心亦不流逸,此人命终之后,报生此天。天身高半里,衣重十二铢,天寿五百岁,人间五十年,为该天一昼夜。

    忉利天:(义释三十三天)若诸众生,不求如来常住真心,可是于他自己的妻妾,淫欲微薄,惟于清净独居的时候,尚有念起,此人命终之后,报生此天。天身高一里,衣重六铢,天寿一千岁,人间一百年,为该天一昼夜。

    焰摩天:(义译时分)若诸众生,逢欲暂交,去后更无回忆留恋,于人间世,动念少而静念多,命终之后,于虚空界,朗然而住。前此二天,未离须弥,名地居天,此天以后,名空居天;彼空居天,无有日月,天身自有光明,以莲花开合为一昼夜。此天身高一里半,衣重三铢,天寿两千岁,人间二百年,为该天一昼夜。

    兜率天:(义译知足)若诸众生,动静之间,已伏淫念,可是若有异性追求,未能无心,犹顺彼意,命终之后,生知足天。此天不接下界诸天人境,所以劫坏三灾不及。天身高二里,衣重二铢,天寿四千岁,人间四百年,为该天一昼夜。

    化乐天:若诸众生,已无欲心,但为顺从异性要求,亦有交感,可是虽然随著对方应触,而了无欲味,犹如嚼蜡一般,命终之后,报生此天。此天身高二里半,衣重一铢,天寿八千岁,人间八百年,为该天一昼夜。

    他化自在天:若诸众生,没有一念世间情欲之心,但应异性权设行事,而于交感之时不但全然无味,且在心灵上了然超越,命终之后,报生此天。此天者,诸欲乐境,不劳自化,全由他化而其自身自在受用。此天身高三里,衣重半铢,天寿一万六千岁,人间一千六百年,为该天一画夜。

    以上二天,异性交感,仅以眉目传情,相视为淫,故益胜下天,此六欲天,由下至上,静念功夫,一层深一层,他(她)们虽然不放逸,心迹尚交。自此以下,由人世间,至阿鼻狱,总名欲界。

    E、色界十八天

    一、初禅三天

    梵众天:若诸众生,不假般若修诸梵行,但能制身不行淫欲,于一切时,想念不生,身心俱洁,不生爱染,于六欲天,业已绝缘;无缘不生,是人命终应念身为梵侣,如是一类,名梵众天。此天身高半由旬(二十里),天寿半个中劫。

    梵辅天:若诸众生,欲习既除,定心湛然,于五戒十善,随顺戒法,身心轻安,是人命终应念生于梵世,能行梵德,如是一类,名梵辅天,此天身高一由旬(四十里),天寿一个中劫。

    大梵天:若诸众生,身心妙圆,戒律清净,由于戒定,而生智慧,堪为梵主,是人命终应念能统梵众,为大梵王,如是一类,名大梵天。此天身高一由旬半,天寿一个半中劫。

    以上三天,虽非正修真三摩提,可是他们清净心中,欲习已伏,一切苦恼所不能逼。是名初禅。

    二、二禅三天

    少光天:若诸众生,圆满梵行,澄心不动,湛寂生光,心光尚劣,未极其量,如是一类,名少光天。天身高二由旬,天寿两个大劫。

    无量光天:湛寂功深,从前少光,更增光耀,能映十方世界,遍成琉璃,如是一类,名无量光天。天身高四由旬,天寿四个大劫。

    光音天:无量净光,出微妙音,阐扬梵行,不待言宣,如是一类,名光音天。天身高八由旬,天寿八个大劫。

    以上三天,虽非正修真三摩提,清净心中,粗漏已尽,一切忧郁所不能逼,是名二禅。

    三、三禅三天

    少净天:如是前天天人,虽以圆光成音,显发妙理,然有喜心,犹障净乐。此天依诸妙理,成精进行,通寂灭乐,如是一类,名少净天。天身高十六由旬,天寿十六大劫。

    无量净天:依于少净,六识既伏,净空现前,而乐心愈寂,如是行发净空无量,身心轻安,成寂灭乐,如是一类,名无量净天。天身高三十二由旬,天寿三十二大劫。

    遍净天:前天寂乐,遍于己身,此天胜进,有情无情一切圆净,净德成就,归寂灭乐,如是一类,名遍净天。天身高六十四由旬,天寿六十四大劫。

    以上三天,虽非正修真三摩提,安隐心中欢喜毕具,故名三禅。

    四、四禅四天

    福生天:初禅离苦,二禅离忧,三禅离喜受乐;今至四禅,苦因已尽,乐非常住,何以故?苦乐相因而有,久必坏生;此天胜进,于苦乐受,俱时顿舍;粗重的坏相已灭,苦乐双超,则净福性生,如是一类,名福生天。天身高一百二十五由旬,天寿一百二十五大劫。

    福爱天:前天初舍,尚未圆融,此天毫无乐念,故能于舍心中圆融自在;于圆融中,从心所欲,得妙随顺,如是一类,名福爱天。又诸天之福,此最可爱,三灾不及故。天身高二百五十由旬,天寿二百五十大劫。

    广果天与无想天:从前福爱天中有二歧路,若于先心直线上升,趋广果天;若不如是,走迂僻路,趋无想天。何谓广果?由‘舍俱定’所发净光,无量光中,发‘四无量心’,熏禅福慧,离下地染,广福所感,如是一类,名广果天。何谓无想?若由前天(福爱天),及厌苦乐,穷搜细索,精研舍心,圆穷舍道,身心俱寂,若夹冰鱼,是人以无想定,但伏第六意识,不知仍有生灭细流;彼人既以生灭为因,不能发明不生灭性;以其未识真不生灭,携外道种,来生此天;习定半劫,始得灭想;以待天报将尽,最后半劫,想心复生,如是一类,名无想天。此二天身高五百由旬,天寿五百大劫。

    以上四天,一切世间诸苦乐境所不能动,又为前三禅天的水火风三灾所不能及。可是他们所修的禅法,心虽不动,如石压草,尚属有为,实非第八圣位所证真不动地。何以故?他们有所得心,有得即有失,有生便有灭,所以他们便有劫数和寿命,故知彼等苦乐不动,全由习惯功用纯熟,非真不动,此即凡圣之别,且勿以凡滥圣也。如是之类名为四禅。

    五、五净居五天

    前初至四禅,皆是凡夫外道所居,至此以后,尚有五天,为小乘三果圣人所居,叫做五不还天,亦曰五净居天。若于下界九品习气,同时灭尽,苦乐双亡,下界人间天上,与其绝缘,无寄生处,但于舍心清净念中,有胜、劣故,方以类聚,物以群分,众同分中,安立居处,以有五品,故曰五不还天。

    无烦天:苦乐两灭,斗心不交,如是一类,名无烦天。天身高一千由旬,天寿一千大劫。

    无热天:前天斗心不与苦乐境交,尚有交之余地,此天犹如弓、矢独行,研交无地,如是一类,名无热天。天身高二千由旬,天寿二千大劫。

    善见天:前天但除心境交地,此天心地澄清,遍能照见十方世界,无有尘垢,如是一类,名善见天,天身高四千由旬,天寿四千大劫。

    善现天:前天天眼圆澄,不堕尘识,此天胜进,精见现前,应用无碍,一切习气,陶冶净尽,如是一类,名善现天。天身高八千由旬,天寿八千大劫。

    色究竟天:前天见境无碍,此天穷境之性,精研群机,穷色性于极微,而复微之性,将入无色边际,如是一类,名色究竟天。三果利根者,不入四空,于此使出三界,证阿罗汉果。天身高一万六千由旬,天寿一万六千大劫。

    此五不还天,须‘阿那含’果人,深修无漏圣定,非修有漏凡定者所可得生;所以下自六欲天乃至四禅,虽具天眼亦不能见;独有钦闻其名,不能知其受用;何以故?以众天所见,虽有深浅,唯穷舍心;此天所见,穷色性性。是十八天,一味禅定,超越欲染,独行无偶;但尚有色质,未尽形累,自此以还,名为色界。

    F、无色界四天

    空无边处天:从是色究竟天,升入色与无色之边际处,其间复有二种歧路,云何为二?若有利根阿那含者,于舍心中,研穷色性,求见真空,以此因心,发无漏智,慧光圆通,便出三界,成阿罗汉入菩萨乘,如是一类,名为回心大阿罗汉。若钝根者,在舍心中,穷尽色性,欣上厌下,生无色界,以定力故,舍厌成就,觉身为碍,销碍入空,如是一类,名为空无边处天。天寿两万大劫。

    识无边处天:前天诸碍既消,此天无碍之无亦灭,惟留第八阿赖耶识及末那识之半分,何以故?因末那识乃六识至八识之中间路线,六识既伏,外无所缘;只有内向缘第八识之见分为自内我,故曰半分,实非斩掉一半,如是一类,名识无边处天。天寿四万大劫。

    无所有处天:前天尚有末那半分缘自内我,此天更进一层,伏其末那半分,末那既伏,独留赖耶,不起现行,犹如吾人,孤掌难鸣,此天在错觉中,以为识心全无,如是内外都无所缘,则十方寂然,如是一类,名无所有处天,天寿六万大劫。

    非想非非想处天:前天末那现行全伏,惟存种性眠伏于阿赖耶内,幽深莫测。此天见识性不动,于无尽性(法性)中,误以为尽;其实识依‘无明’,‘无明’依觉,觉性不断,若是‘无明’不破,识亦无尽;不过前七识全伏,内外不缘,不起现行,好像是尽了,其实非尽;由于他厌恶‘识无边处天’,故入无想,又厌‘无所有处天’,故入非无想,如是一类,名为非想非非想处天。天寿八万大劫。

    此四空天,自初天穷色归空,次天灭空归识,三天灭识归无,四天穷识归于尽性。如此穷空,不能得尽二空妙理,皆由妄想之所修证。此四空天,虽属妄想修证,然亦有圣有凡,钝根阿那含,从五不还之顶天,穷空而至此天,然其八识田中尚有佛法气氛,候其八万劫满,断尽思惑,而出三界,如是一类,名不同心钝阿罗汉。此等虽无成佛之心,亦无轮回之日;倘能遇佛回心,亦得成佛。若是凡夫外道修者,亦有二种,一者,由广果天,用有漏智,伏惑入空,来生此天。二者,从无想天,受报满后,若起谤法之念,即堕恶趣。若不谤法,只是不满夙愿,奋力穷空。进入此天。以上二种凡夫外道,迷有漏空,作无漏解,以待八万劫满,便入轮回。此四空天,身心灭尽,定性现前,无业果色,名曰四空。

    G、诸神来会

    以上诸天纷纷来集忉利天宫,复有他方国土及娑婆世界的海陆空神,亦来集会。是等诸神,各有所司,亦有名号,今各依经介绍于下。

    海神:叫做海若,专司海事。

    江神:叫做江伯,专司江事。

    河神:叫做宓妃,专司河事。

    树神:专司森林之事,千年古木,往往有神驻扎其中做司令部,令人不敢砍伐。

    山神:专司山事,中国五岳,皆有山神,晋公子申生死后亦封为山神。

    地神:叫做坚牢,专司地面上和土壤之事。

    川泽神:川是小溪,泽是水聚的湖泊,也都有些小神管著。

    苗稼神:专司百谷成长之事。

    昼神:专司白天人类所做的善恶。

    夜神:专司夜间人类所做的善恶。

    空神:叫做舜若多,专司大气层以内空中的事。

    天神:就是大天神,他能伸手取大海水,自己灌沐,化现一切珍宝来供养佛。

    饮食神;专司饮食,如同家庭中的灶神,庙宇里的伽蓝神等。

    草木神:专司草木药材之事。

    以上这些神也都乘佛威神,来集忉利天宫。

    H、诸大鬼王来会

    复有他方国土,及娑婆世界的诸大鬼王,亦来集会。是等鬼王各有所司,及其形状,又以形命名,闻名知形,今各依经介绍于下。

    恶目鬼王:他的眼睛凶狠,目光炯炯逼人。

    啖血鬼王:为吸血鬼,专吸动物鲜血。

    啖精气鬼王:为吸精气鬼,专吸动物精液。

    啖胎卵鬼王:为食胎卵鬼,专吃动物胎卵。

    行病鬼王:为打灾鬼,专门在身心不健全的人身上打灾。

    摄毒鬼王:是为善鬼,专门摄伏毒物,使其不来害人。

    慈心鬼王:是慈心鬼,专门协助人家令其离苦得乐。

    福利鬼王:是福利鬼,犹如人间所供之财神。

    大爱敬鬼王:是为善鬼,专门敬重善人与佛弟子。

    以上这些鬼王也都乘佛威神,来集忉利天宫。

    现在把本经的序分已经解释完了。在别序中除了佛陀放种种光,出微妙音!接著就是此国土、他国土的诸天鬼神悉来集会。为了征信起见,不得不把诸天鬼神的因缘果报,依经详释,诸君当知,世间诸法,有何因缘,酬何果报,如化合物,氢二氧一合化,必定为水;氢氧化钠,便成火碱;氯化钠,则为食盐;因果律中,法尔如斯,谁也否定不了,不承认也不可能;不过自然界是物质与物质之化合,有情界是精神与物质之化合;一切众生,依于‘无明’造种种业,是诸业种,藏于八识田中,千差万别,故依业识(精神)感招地水火风(物质)而成诸天鬼神以及人、畜,丝毫不爽。万法唯识,可信也夫。

    乙、正宗分

    前面把序分已经解释完了,从本品‘尔时释迦牟尼佛告文殊师利法王子’直到较量功德缘品第十,是为正宗分;正宗分者,为一经之脏腑,全经之骨干,一切内容,尽摄于此,故曰正宗。